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8日 10876瀏覽
從最早布局云計算產業,成功研發“飛天5K”云操作系統,到成功孕育城市大腦,再到打造全國領先的空天信息產業集群,云棲小鎮的發展,是一次無中生有、從小到大的創新實踐。
11年前,云棲小鎮還是“轉塘工業園”。2011年,云棲小鎮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瞄準了以云計算、大數據為科技核心的產業方向,積極實施騰籠換鳥、促進轉型發展,探索了一條以產業為先導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成為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縮影和高質量發展的代表。
阿里云棲小鎮
在這里,成立了全省第一個特色小鎮的行政管理機構——杭州云棲小鎮管理委員會,頒發了全省第一張特色小鎮的名譽鎮長聘書,創新了平臺引才、情懷引才等人才聚集做法,首創了無桿泊車等城市大腦創新場景,探索了特色小鎮治理的數字化方案。
抓產業提質,全力搶占產業鏈制高點;抓科技創新,著力提升內生發展動力;抓體制機制,傾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一個迭代升級的新云棲已整裝出發。今天的云棲,正在向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鎮的發展目標邁進,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經驗的輸出地。
“龍頭”引領,培育高端產業
云棲小鎮是全國最早布局云產業的圓夢之地。
“‘云棲小鎮’致力于做一個中國云計算真正意義上的生態。”2013年,以王堅院士為代表的第一代“云棲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研發成功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云計算平臺——飛天5K,突破了世界級技術難題,實現了中國云計算從無到有的突破。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自主創新的支撐下,小鎮云計算產業得到飛速發展: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數夢工場、政采云、新華智云、華通云等一大批涉“云”企業進駐云棲小鎮。自此,云棲小鎮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云計算產業生態。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計引進涉云企業1600余家,實現了“鳳凰涅槃”。
在“衛星之父”孫家棟院士的引領下,依托小鎮已形成的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和已營造出的智慧應用場景,云棲小鎮又開啟了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探索之路。短短3年時間,云棲小鎮已集聚相關產業企業30家,產業規模超過15億元,先后與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產業龍頭,杭州零重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零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等創新企業達成合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無人裝備產業園、遙感衛星整星平臺、遙感衛星數據中心、北斗時空平臺等產業孵化平臺紛紛落地,為云棲小鎮發展空天信息產業注入強勁動能。
今天的云棲,正逐步構建云智能、城市大腦、空天信息等產業生態,引領技術協同創新,聚焦高端產業特色發展。預計今年特色產業產值有望突破500億元,實現逆勢增長。
對于邁入2.0時代的云棲小鎮,已經規劃了一系列宏偉藍圖——小鎮西部將建設800畝的石龍山園區,重點聚焦空天信息產業,布局高端智庫和科研院所;小鎮南部的雙浦新區,將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園區。
“云端”逐夢,集聚高端人才
以品牌活動吸引人才,以多樣化的研發機構留住人才——云棲小鎮以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高端人才集聚的新機制。
云棲大會的參會者從原來的不足千人增長到了超過10萬人。2016年開啟的官方互聯網直播,更讓云棲大會的參與人數呈幾何級上升。到今年,云棲大會的國內外在線觀看用戶已超千萬人次。
12年不斷演進,讓今天的云棲大會已不只是一個開發者的行業交流大會,也不只是技術愛好者的沙龍,它展現著從硬科技到軟人文的全面創新,預演著未來生產、生活的顛覆性場景,成為各行各業理解科技、探索未來的集散地。
此外,2050大會、空天信息大會、城市大腦峰會等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科技會議永久落戶云棲,云棲小鎮成為科技創新的大平臺、大載體、大生態,持續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因科技而團聚在云棲。
云棲小鎮始終堅持以名人、名校、名院、名所、名企為抓手,不斷厚植策源優勢,為追夢之人厚植發展土壤。擁有以孫家棟院士、施一公院士、王堅院士為代表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引進了西湖大學、北斗時空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校區、云棲工程院等頂尖科研院所,為產業創新提供充分的智庫保障。
其中,西湖大學是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寓教于研的人才培養體系,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高起點、小而精的教學科研機構,構建開放、共享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當數字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源泉,站在“云端”的云棲小鎮從未止步,一個又一個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創新故事仍在上演,一段又一段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業傳奇不斷繼續。
“數智”賦能,開創美好生活
停車,“時空挪移、資源共享”“先離場后付費”;看病,“最多付一次”; 酒店,30秒自助入住……這些之前見所未見的便捷生活,正在杭州悄悄地實行。而這一切的實現,靠的是“城市大腦”。
在杭州云棲小鎮城市大腦運營中心,記者看到,有多少輛車在路上跑,哪個路口正在擁堵,哪里發生了交通事故,通過城市大腦的駕駛艙,杭州420平方公里城區的交通狀況“一鍵觸達”。
過去這五年,讓杭州引以為傲的,就是獻給世界一份貴重的禮物——城市大腦,用數字技術開啟了城市治理的全新時代。
時間回溯到2016年,“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杭州城市大腦在云棲小鎮萌發,并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開啟了大規模數據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經過四年的發展,杭州城市大腦從“治堵”向“治城”邁進,目前已逐步形成11大系統、48個場景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為全國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杭州方案”。
云棲小鎮近年來積極推動城市大腦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落地,開展特色小鎮協同創新。如今,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基地按照“大腦同型,服務同行”的工作原則,已集聚了城市大腦生態企業60余家,累計進駐64個政府專班,超過500余人,對接國內外城市超過40個。
去年8月,云棲小鎮停車場將傳統的起降道閘桿去除,代之以無桿出入場,離場時將賬單通過短信推送至車主手機,首創先離場、后付費的場景建設。在此基礎上,云棲小鎮將繼續推進數字化建設,持續探索小鎮建設、交通引導、基層治理、社會服務等更多創新應用場景,不斷提升小鎮治理水平。
從無桿到有桿是城市秩序的提升,從有桿到無桿是城市文明的跨越。而這種創新運用在云棲小鎮已屬平常。今年疫情防控期間,云棲小鎮企業云仰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僅用了一周時間,參與開發了“親清在線”數字平臺。該平臺優化惠企政策申報流程,確保審批高效嚴謹。
云棲小鎮以建設“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為抓手,大力推進城市大腦智慧應用場景建設,以創新的機制推動數據協同、業務協同、政企協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百億元產值、千億元市值的城市大腦產業集群。
小鎮還不斷完善“政府主導、名企引領、創業者為主體”的運行機制,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小鎮樣本。
以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創建為契機,小鎮從硬件建設、文化挖掘、積蓄勢能著手,推動產業、人文和旅游融合,打造“云棲看云”的品牌,讓數字技術變得可觸摸、可感知。近日,云棲小鎮景區被評為“杭州數字經濟旅游十景”之一。